top of page
搜尋
莫应丰
谈彭其形象的塑造 —— 给黎之同志的复信
作者:莫应丰 黎之同志: 您在《读书》杂志今年第二期发表的给我的信,对我的学步之作给予如此热诚的关怀,读后感激之至。 这部稿子的成书过程,您比我更了解。当韦君宜同志把我的初稿带回北京之后,先后有八位同志传阅,参与推敲。为了支持它的出版,惊动和烦劳这么多人,实在使我感动。...
莫应丰
朴素无华是艺术修养深厚的标志
序《大地情缘》 朴素无华是艺术修养深厚的标志,朴素无华且能“拙”,是艺术的上品。 齐白石习画数十年,广游山水,博取师教,直至两羹如霜,老之将至,仍痛感不得法。其山水入物,虽则笔笔有出处,其神构之精到,不可谓不见功夫,然而想成为ー个大画家,总嫌隔山隔水,可望而不知何以及。五十...
Rebecca Mo
年轻的朋友 -- 作者:莫应丰
我有几个朋友,生辰不详,虚实都是三十五岁吧?大体与人民共和国同龄。据说树木的年轮具有记录气象的功能,人的身上不也记录着国家发展轨迹上的风云吗?! 一九七二年,我与他们相识,听他们谈起前几年在山区当知识青年的经历。那是一场短促的美梦:一口锅里吃饭,一个盆里洗衣;劳动抢着干,从...
莫应丰
寄望于将军们 ——《将军吟》成书前后
有些读者写信我,在一九七六年的政治条件下,你为什么想到写《将军吟》? 熟悉什么写什么,这是最简便的回答。 不过,我写《将军吟》的动机,还要稍微地复杂一点。复杂得有点可笑可悲。 我自一九七〇年从部队复员,在长沙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,结识了一群新朋友。这些人大都是文学青年,又都无...
莫应丰
陳白一 —— 獨樹一幟的國畫家
一個人,埋頭於紙山墨海凡四十餘年,心無旁念,日夜求索,總是自覺不得法;其聲名早已遠揚却视猶不見,聽猶不聞,冷眼對名利地位,但以己競,愧與人爭;那麽癡憨、執拗,近乎笨拙,且有些傻;又必欲以花甲之年爲初學,以求日新其面。這樣的畫家,古來有之,今亦有之,但爲數不多。這裡特指陳白一...
Rebecca Mo
文学的多元化与作家的多元艺术素质
作家对话录 编者按:本刊编骆晓戈在资江航船上访问了作家莫应丰,这里发表的是他们对话的摘录。对话涉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我们想,读者朋友对此也会烧有兴味。 骆晓戈: 老莫,现在有些文学青年在议论,说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《桃源梦》以及其他短篇,是你自己画插图,还搞封面...
bottom of page